寶坻疆域不大,目前總面積1450平方公里,在全國兩千多個縣級行政單位中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寶坻歷史不長,從金大定十二年(1172年)算起,只有842年,比起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,僅僅是個后起之秀。然而,就在這有限的空間和時間之內(nèi),我們的先人生生不息,奮斗不止,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。仔細盤點這些遺產(chǎn),對于我們認識歷史,把握現(xiàn)在,創(chuàng)造更加豐盛的文化成果,是很有意義的。
寶坻作為一個代表特定行政區(qū)劃的專有名詞,是從建縣時才產(chǎn)生的。當然,沒有這個名詞的時候,這塊地方早已存在了。據(jù)歇馬臺商周遺址的考古分析,三千年前,這里就有人類生存。這么說,寶坻的歷史又很長。戰(zhàn)國時,這里是燕國的一部分。秦朝一統(tǒng)天下,廢封建,立郡縣,此地在漁陽郡的轄區(qū)之內(nèi)。以后,隨著朝代更迭,這塊地面的歸屬也變化不定。北魏入雍奴,隋朝屬涿州,唐朝歸范陽,五代時還讓石敬瑭作為禮物,隨同幽云十六州一起割讓給契丹。契丹后來改國號為“遼”,今天寶坻境內(nèi)還留有若干遼代遺跡以及傳說(如蕭太后運糧河),還有村莊稱為“耶律各莊”,而耶律正是遼國皇族的姓氏,原因即在于此。
然而,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段之內(nèi),寶坻這塊地方都是遠離中心的窮鄉(xiāng)僻壤。以唐朝后期的安史之亂為界,在此之前,中華文明的核心區(qū)域在黃河流域;在此之后,主要的經(jīng)濟和文化重心就轉(zhuǎn)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了。不論長江還是黃河,距我們這里都很遙遠。按照秦漢時郡縣制的標準,萬戶以上為大縣,其長官稱“令”;萬戶以下為小縣,其長官稱“長”。這塊地方連作個小縣的標準都不夠,可以想象那時是怎樣一種蠻荒景象了。
金滅遼(1125年)后,寶坻的命運發(fā)生了轉(zhuǎn)變。1153年,海陵王完顏亮將大金國的都城從上京(今黑龍江阿城)遷都于燕京,就是今天的北京。借著這個機緣,寶坻一下就從窮鄉(xiāng)僻壤變成了天子腳下的畿輔重地。再加上五代時趙德鈞在此地開辟鹽場,建立新倉,置榷鹽院,以及有遼一代的逐步開發(fā),寶坻漸漸成為人煙輻湊的興旺之地。大定十一年(1171年),金世宗完顏雍離京巡視,來到此地,“歷覽之余,顧謂侍臣:此新倉鎮(zhèn)人煙繁庶,可改為縣,第志之。明年,有司承命,析香河縣東偏鄉(xiāng)閭?cè)f五千家為縣。以榷鹽歲入國用,方之天下及至十一,謂鹽乃國之寶,取如坻如京之義,命曰寶坻。列為上縣,著為版籍?!保ń瘥}使司劉晞顏《寶坻縣記》)后來,寶坻還一度升格為盈州,但不久又回到縣制,一路走過元、明、清、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,直到2001年撤縣設(shè)區(qū)。
關(guān)于寶坻的地理形勝,康熙年間的《寶坻縣志》這樣概括:“西拱京師,東連大海,南通天津,北抵云薊,三山擁峙,四水縈回?!睂氎媾f“八景”中的“薊界云山”和“潮河飛練”最能代表寶坻的地理特點。寶坻境內(nèi)沒有山,但是燕山余脈就在不遠處,正好作為憑欄遠眺的景觀。橫看成嶺側(cè)成峰,山本來就應(yīng)該站在遠處來觀賞。乾隆版《寶坻縣志》這樣說:“邑有三岔口,諸水縈洄,經(jīng)乎東而緯乎北,遙望薊州諸山,宛如屏障,空濛縹緲,都成畫圖?!睂氎孢^去直通大海,直到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分設(shè)寧河縣后,才與海隔開。雖然隔開了,但還有河道相連,“縣東之潮河,出海北上,蜿蜒數(shù)百里。每早晚潮至,波濤撲空,橫飛素練,亦壯觀也?!边@就是潮河飛練的景觀。除了自然景觀,寶坻最大的好處在于它背山面海,一馬平川,水源充足,利于開墾,在以農(nóng)立國的年代,確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。再加上魚鹽蘆葦之利,商賈漕運之便,寶坻作為曾經(jīng)的“京東大邑”、“畿輔望縣”,也不是沒有根據(jù)的溢美之詞。
俗話說,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。一個地方的民俗以及它培養(yǎng)出來的人物,不可避免地帶有不同于他處他人的地域特征。那么,寶坻人的特征是什么?答案就在寶坻人的生存環(huán)境和生活方式里面。建縣以來的全部歷史,寶坻人基本上都以耕地播谷為生,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這種生活方式對人的要求就是勤奮、謙和、節(jié)儉、樸質(zhì)。這八個字,也可以概括寶坻人最基本的性格特征。從這樣的性格特征出發(fā),我們就可以理解,寶坻為什么是個特別能出勞模的地方了。那么農(nóng)民又靠什么改變命運?除了通過勞動積累財富,就只有苦讀詩書,走科舉之路。因此,亦耕亦讀,忠厚傳家,詩書繼世,就成為千年不變的傳統(tǒng)。很多人通過這條路改變了命運,走出黑土地,步入社會的中層和上層。因此,才有了林亭口李氏家族“李半朝”的傳說,才有了東廣林木張氏兄弟同榜登科的佳話。在這些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人身上,也仍然抹不去家鄉(xiāng)傳統(tǒng)的印記。從寶坻出去做官的人,一個基本的共同點是為官謹飭,多行善政,成為造福一方、百姓愛戴的循官良吏;既沒有扭轉(zhuǎn)乾坤、左右歷史的名將名相,也絕少作奸犯科、魚肉百姓的無恥之徒。從《寶坻縣志》的記載中就可見一斑。
比如金代的馬琪。馬琪是寶坻有記載的第一位進士,正隆五年(1160年)擢進士第。先任永清縣令,以治政有方而聞名,調(diào)任戶部員外郎,曾受皇帝特遣出使宋國。明昌四年(1193年),官拜參知政事,一度受命治理決口的黃河。金章宗完顏璟這樣評價他:“琪不肯欺官,亦不肯病民,是可用也?!?/p>
比如明代的劉英和芮釗。劉英于洪武年間任繁峙知縣,清廉守法,深得人心。后來因故罷官,邑人爭相向朝廷投訴。朱元璋對身邊人說:“安有得民如此,而為紕?wù)咴??”給他恢復(fù)原職,滿足了百姓的要求。芮釗是正統(tǒng)年間的進士,由御史做起,歷任江西副使,遷陜西布政使,所到之處,都留下良好的政績。他任甘肅巡撫時,甘肅地處邊防,很不安定。芮釗訓(xùn)練士兵,謹慎設(shè)防,廣積糧草,三年之間,境內(nèi)晏然,百姓安堵。后來敵寇入侵,朝廷命令正在家中服喪的芮釗即刻赴任。他分兵進剿,所向克捷,及時穩(wěn)定了局勢。因為操勞國事,芮釗死于任上。他為官清廉,死后“惟余敝衣數(shù)篋而已,幾無以殮櫬歸,童叟為之嗟嘆?!?/p>
再如清初的杜立德。杜立德是明朝最后一科進士,還未及出仕,就江山易主了。通過地方官員的舉薦,杜立德進入政壇,并一直在中央朝廷任職,先后擔任刑、戶、吏三部尚書,拜保和殿大學(xué)士。在任刑部尚書時,每當審查大案,他都周祥反覆,希望給定罪的人留下一條生路。如果不如所愿,則整天不出官署,甚至忘了回家吃飯。順治皇帝曾經(jīng)對群臣說:“爾等識此人乎?此新授刑部尚書杜立德也,不私一錢,亦不妄殺一人?!笨滴趸实鄯Q贊他有古大臣之風,賜宴時特別命令列坐殿內(nèi),“漢大學(xué)士入殿坐,自立德始也”。杜立德致仕還鄉(xiāng)時,皇帝還賦詩送行,可謂風光無限。
這只是隨手拈來的幾個例子,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。寶坻靠什么揚名遠方?憑什么與其他地方并立于中華版圖之內(nèi)而不羞不愧?在很大程度上,就靠這些走出黑土地的寶坻人。他們在外面行善政,做好事,給百姓造了福,為國家立了功,人們感激他們,才順帶著對寶坻這方土地有了些好感;如果相反的話,寶坻的名聲也會受到牽累。這一點,對當今的官人又何嘗不是一種警示呢?
寶坻的文藝,也帶著濃濃的農(nóng)耕色彩和鄉(xiāng)土氣息。如果不信,讀一讀浩然的小說,聽一聽馬季的相聲,看一看趙麗蓉的小品就知道了。當然,最有代表性的還是兩項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——評劇和京東大鼓。這兩種表演藝術(shù)形式規(guī)模不同,各有千秋,但它們都起源于田間地頭,傳唱于村頭巷尾,唱的念的都是京東土語,演的說的都是世態(tài)民情,它們的根扎在民間,它們的觀眾是識字不識字都可以的老百姓,它們是典型的屬于下里巴人的藝術(shù)??纯此鼈冄莩龅那烤颓宄耍骸囤w連弼借糧》、《楊三姐告狀》、《羅鍋子搶親》、《喬老爺奇遇》、《王二姐思夫》、《諸葛亮押寶》……現(xiàn)在,它們不僅屬于普通百姓,在我中華藝術(shù)殿堂里也占有了一席之地,被越來越多的人欣賞和傳唱。
寶坻是個盛產(chǎn)文藝明星的地方,評劇界有金葉子、劉寶山、劉小樓、趙麗蓉、李福安、孔廣山、趙連喜等人,大鼓書則有號稱“三桿大旗”的劉文斌、齊文周、魏西庚以及董湘昆等人。此外,還有人稱“武生泰斗”的京劇名家尚和玉,人稱“鐵嗓鋼喉”的河北梆子名家李佩云,以及河北梆子表演藝術(shù)家金寶環(huán)等。然而,璀璨的星光之下,卻映照著別一樣的殘酷現(xiàn)實。過去,藝人的社會地位很低,生活條件很艱苦,很多農(nóng)家子女都是因為生活所迫才走上習(xí)藝之路的。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寶坻地處九河下梢,十年九澇,過去水利設(shè)施不健全,有水就成災(zāi),大多數(shù)百姓的生活都是十分困窘的。唱戲?qū)W曲,走村獻藝,其實比要飯強不了多少,是沒有出路的出路。然而,寶坻人的聰明才智就在這樣困苦的環(huán)境之中被激發(fā)出來了,他們把苦難的生活轉(zhuǎn)化為鮮活的藝術(shù),用藝術(shù)語言表達他們對生活的認知和期冀。哪個成為藝術(shù)大師的人物,沒有一番艱苦卓絕的磨礪呢?更何況,還有很多很多唱了一輩子、演了一輩子而沒有成名的人物呢。
也是因為條件艱苦,生活困頓,寶坻又是出產(chǎn)手藝人的地方,比如木工、瓦工、剃頭匠。這些行當,都是百姓謀生的手段,然而凡事做到極致,也就成了藝術(shù)。盛行于民間的手工編織,所用的材料是再普通不過的蘆葦、柳條、麥桿、棒子皮,經(jīng)過農(nóng)夫巧婦之手,即刻化腐朽為神奇,但凡實用的器物,精致的擺設(shè),沒有編不出來的物件。寶坻?zhèn)鹘y(tǒng)的兩大寺廟,大覺禪寺和廣濟寺,都建于遼代,也是當年沒有留下姓名的工匠的杰作,建筑大師梁思成曾于1932年專程來寶坻考察廣濟寺三大士殿,稱其為“遼代建筑之楷模”??上У氖牵缌捍髱熕鶕鷳n的,最后一座遼代建筑也在解放前被毀掉了。可喜的是,這兩座名寺一在原位,一在異地,又依照原樣重新恢復(fù)了。還有元代的雕塑大師劉元,造了不少美侖美奐的神像,以至皇帝下令“非有旨不得為他人造像”。而劉元是道士出身,當年想必也是從寶坻流浪出去的苦孩子??傊?,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這句話,用在很多的寶坻能人身上,都是非常合適的。
除了下里巴人,還有陽春白雪??婆e年代,寶坻考出那么多舉人、進士,還有人進了翰林院,當然少不了吟詩作賦的高手。只是放在繁花似錦、高手如云的中華文苑里,就不那么顯眼了。盡管如此,儒學(xué)名宿王師旦、知府作家李光庭都有著作傳世,在清初詩壇曾經(jīng)享有盛名的詩人王煐,經(jīng)過今人挖掘也重現(xiàn)了光彩。王煐在刑部任職時,曾經(jīng)與朱彝尊、姜宸英、趙執(zhí)信等文人高士詩酒流連,過從甚密,被稱為“華省仙郎”。他到地處嶺南的惠州做官,一方面簡政緩刑,輕徭薄賦,一方面推行教化,勵士興學(xué),深受地方百姓的擁戴,被稱為“惠陽賢太守”。他建了一座小樓,命名為“憶雪”,暗寓思鄉(xiāng)之意,他的詩集就稱為《憶雪樓集》。民國年間,寶坻還出了兩位奇人:一個是在北京城里敲梆警世、喚醒民眾救亡圖存的李六更,一個是創(chuàng)辦《太平洋月刊》的耿笑天。1948年2月的《太平洋月刊》,全文刊發(fā)了毛澤東的《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(wù)》,成為轟動北平的重大事件?,F(xiàn)當代以來,寶坻更是人才輩出,各行各業(yè)都有十分出眾的人物,古老的寶坻大地煥發(fā)出更加輝煌的人文光彩。
寶坻的歷史不是寶坻人自己的歷史,寶坻的人文也是寶坻人與非寶坻人共同創(chuàng)造的。況且,如果刨根問底的話,誰又是繁衍千年的土著呢?現(xiàn)在的寶坻人,十之八九都是移民的后代,不論山東、山西,還是河南、河北,落在寶坻了,就成了寶坻人。即使沒在寶坻落戶,只要來過寶坻,在寶坻做過一些事情,對寶坻的發(fā)展有過貢獻,也可以算作寶坻人。事實上,寶坻的發(fā)展也確實離不開這些人;這些人的群體越大,寶坻的發(fā)展越快。僅以《縣志》所記來寶坻做官者為例,就有不少人是我們不能遺忘的。
比如袁黃。他是浙江嘉善籍、江蘇吳江人,明萬歷十四年(1586年)進士,萬歷十六年(1588年)來寶坻任知縣。他來時,正遇上寶坻大水為患,饑荒嚴重,民不聊生。袁黃哀憐百姓,借出自己的俸祿為饑民償還欠稅,還采取各種措施救助災(zāi)民,組織民眾修筑堤埝,抵御水災(zāi),開墾荒地,恢復(fù)生產(chǎn)。他撰寫了《勸農(nóng)書》、《水利說》,親自督促農(nóng)事,還將南方的水稻種植技術(shù)引入寶坻,寶坻民眾到今天還在受益。當時,來自宮廷和上司衙門的各種攤派名目繁多,百姓應(yīng)接不暇,苦不堪言。袁黃為民請命,將不合理的負擔逐項蠲除,即使得罪上司也在所不惜。他重修文昌閣,大力推動教育,親自到縣學(xué)授課,指導(dǎo)學(xué)生作文,寶坻文風由此而大盛。他還是一個十分清廉的官員,“將行,囊橐蕭然,惟圖書數(shù)車而已,送者皆為掩泣?!?/p>
再如莊襗。他是江蘇武進人,明弘治九年(1496年)進士,弘治十一年(1498年)來寶坻任知縣。莊襗學(xué)問高深,才華出眾,素有經(jīng)邦治國的胸襟抱負。在他的主持下,將寶坻原來的土城一舉改建為磚城,“城高二丈有六尺,厚視其高;廣四尺,長一千二十八丈。城外有池,池深二丈,廣倍之而加其一焉。四面各有門,門覆以樓。東之門曰海濱,其樓曰觀瀾;西之門之望都,其樓曰拱恩;南之門曰廣川,其樓曰迎薰;北之門曰渠陽,其樓曰威遠:門言其所向,而樓則因其門也。又為水關(guān)二,北曰開源,志其所入;南曰節(jié)流,志其所出也。又為角樓四,左之前曰環(huán)碧,后曰挹青;右之前曰慶豐,后曰樂治:左指其所瞰而右期其所成也。合而名之曰拱都,蓋取其密邇皇都也?!边@是一項很大的工程,歷時一年有余才完成。寶坻老城雖然不在了,但從這樣的記述中,我們還可想象當時的壯觀氣象,并且被莊知縣的魄力深深打動。
再如程璇。他是湖南益陽人,康熙五十七年(1718)以舉人出身來任寶坻知縣。程璇才識兼具,聰明機敏,做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,對于興水利、除水患尤其用心。雍正四年(1726),朝廷命令主事官員治理京東水利,有人舉薦程璇。這時他已經(jīng)離任,仍命他主持寶坻的治水工程?!凹匆詫氎娴虡I(yè)委之,起三河縣新集、料馬莊至邑之江湟口,以次興筑;嗣浚鮑邱、窩頭河二道,以泄境水;兼堵塞香河縣七里莊明口。日夕不倦,工迄有成……視工者凡六年,須發(fā)盡白。及去,猶惓惓為善后計,著《渠陽水利》一書,讀者皆為感泣?!?/p>
再如伍澤榮。他是湖南祁陽人,雍正五年(1727)進士,雍正九年(1731)年任寶坻知縣。他與程璇都是楚中名宿,而性情耿介,不與流俗相沉浮。他來時,在治水工地上見到程璇。程璇將《渠陽水利》拿給他,他說:“善!后當如是矣。”將程璇的治水方略一一付諸實施。伍澤榮還特別重視教育,“以振興文教為事,省俸制圣廟祭器,講學(xué)行禮。聚邑中才俊課之,指示肯綮,文風為之丕變?!焙髞?,伍澤榮因為性情亢直而免官,“其去也,泣送者累累,相望設(shè)餞凡三十里?!庇纱丝梢?,即便在傳統(tǒng)社會,官民之間也不是天然的敵對關(guān)系,對于那些正直務(wù)實、有惠于民的官員,百姓自有一種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感戴之情,不論寶坻人還是非寶坻人。
光陰流逝,世事變遷,今天的寶坻與過去大不相同了。論人口數(shù)量,論經(jīng)濟規(guī)模,論區(qū)位優(yōu)勢,論基礎(chǔ)設(shè)施,都是我們的先人想象不到的。那么,在今天,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里,我們在總結(jié)、回顧先人留下的文化遺產(chǎn)的同時,更應(yīng)該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。我們應(yīng)該如何繼承先人的事業(yè),創(chuàng)造什么樣的業(yè)績,才能不愧對先人,不愧對這一方寶地,不愧對這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呢?有志之士,當有所思焉,當有所為焉。
作者:尹玉輝
領(lǐng)導(dǎo)說了
您點一個
薇姐工資就漲5毛錢!
商務(wù)推廣
猛戳“閱讀原文”,進入寶坻信息查看與發(fā)布
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,本文標題:《十殿閻王神像圖片地府人物塑像大全十殿閻王之首閻羅王神像》
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