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宗和世宗的區(qū)別

中國歷史上的廟號祖、宗、帝是怎么來的 此廟號創(chuàng)始于唐朝,為唐玄宗李隆基專為老子李耳所創(chuàng)設,后來成為歷代皇帝專門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,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,正式作為帝...
中國歷史上的廟號祖、宗、帝是怎么來的
此廟號創(chuàng)始于唐朝,為唐玄宗李隆基專為老子李耳所創(chuàng)設,后來成為歷代皇帝專門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,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,正式作為帝王的廟號。在中國以“圣”為廟號的皇帝,還有遼圣宗耶律隆緒和元圣宗孛兒只斤·察合臺。
說起廟號的最初由來,其最早源起于商朝,由于當時祭祀的盛行(每一位王每年都需要按嚴格的祭祀對其歷任父祖進行祭奠),特別是對于那些于國有大功的先王,為了表明永遠立廟祭祀之意,就會特別為其追上廟號。
“帝”是謚號,“宗”是廟號,不是一回事。某帝王的直系后代并且在位的,認前面的帝王為“祖”、“宗”,祖宗的意思,按順序排列在太廟中,供皇子皇孫祭祀。體現(xiàn)“家天下”的特征。有些朝代沒有給去的帝王建立太廟排位,后人就用謚號稱呼,如文帝、武帝等。謚號屬于對皇帝生前事跡的簡單評價。
廟號是皇帝后在太廟中被供奉時的名稱,通常用來表彰皇帝一生中的某些特殊功績或特質。廟號的開創(chuàng)性皇帝通常被尊稱為“祖”,如漢高祖劉邦。而其后的繼任者則被尊稱為“宗”,如唐太宗李世民。廟號的使用從唐朝開始變得普遍,并持續(xù)到清朝。
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,一般認為,廟號起源于商朝,如太甲為太宗、太戊為中宗、武丁為高宗(成湯有可能是太祖)。廟號最初非常嚴格,按照“祖有功而宗有德”的標準,開國君主一般是祖、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。
《史記》以《五帝本紀》為開篇,所載帝號實際上是后人所加。秦始皇確定皇帝為君主稱號,從而帝成為皇帝的簡稱。 祖:廟號之一,多用于開國君主。祖字在廟號中代表著開國建業(yè)的偉大成就,是對開國君主的尊稱。 宗:廟號之一,用于繼嗣君主。
李世民的廟號只是“太宗”,順治為什么稱“世祖?
當然,也有的開國皇帝,其廟號是“高祖”,比如唐高祖李淵,這是因為其將“太祖”的廟號追封給自己的祖先了,所以自己只能使用“高祖”的廟號了。 向左轉|向右轉 二 但是,無論怎樣,開國皇帝的廟號都要稱“祖”的,不管是太祖還是高祖。
李世民的廟號是唐太宗,以上三位皇帝都是有祖的廟號。廟名中古代帝王的獨特稱號,是按照“先人有德,先人有德”的標準,給予祖先或先人的稱號。一般有祖先的廟號,如太祖、漢高祖,基本都是開國皇帝,有唐太宗的則是第二代有為王。
而順治帝的廟號之所以為“世祖”,原因在于“世”字在中有兩層意思,既指光大功業(yè),也指世系轉移。順治繼位是繼承了兄長的王位,廟號為“世祖”體現(xiàn)了他對滿洲族功業(yè)的繼承與發(fā)展,以及其在滿洲族世系中的地位。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皇太極的廟號“太宗”。
就太祖來說,自從漢太祖劉邦以后開始大規(guī)模使用的開國皇帝的廟號,劉邦最初的廟號是“高祖”,后來漢景帝即位后為劉邦重上廟號“太祖”,自此“太祖”便成為開國皇帝慣用的廟號,而就高祖來說,也有隋高祖楊堅、唐高祖李淵等開國皇帝使用。進一步來說,在中國古代歷史上,通常來說,開國皇帝的廟號才能稱祖。
世祖 ,這是因為順治皇帝是清軍入關以后的第1個皇帝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廟號。
首先樓主說的不錯,一般開國皇帝都是稱“祖”的。當朝后世皇帝一般稱“宗”例如:唐高祖李淵和他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。
本文鏈接:http:///zhi/712611.html
上一篇:三級多少分才算過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