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三針機械表相比,計時碼表(Chronograph)賦予了時間全新的意義——不再是簡單的“累計走時”,而是啟動、停止、復位和細分片段。在這個進化過程中,1969年問世的真力時El Primero計時碼表占有一個重要的章節(jié)。
真力時El Primero
談及時間測量的歷史,約翰·弗洛伊爵士的名字就不得不提。他是一位英國醫(yī)生和作家,將發(fā)明可測量人類脈搏的工具視作畢生目標。在英國偉大鐘表師塞繆爾·沃森的幫助下,約翰·弗洛伊爵士創(chuàng)造出第一款秒表(Stopwatch)。該表名為醫(yī)生脈搏表,配備秒針和杠桿,當按下時,停止整個機芯的運作,使醫(yī)生能夠準確地測量出患者的脈搏率。無論秒針,還是杠桿,均屬鐘表創(chuàng)新。自1690年問世以來,約翰·弗洛伊爵士的醫(yī)生脈搏表曾是,且至今仍是所有便攜式秒表的起點。
真力時El Primero 3019機芯
隨后,更多的秒表和計時碼表紛至沓來。1815年,路易·莫華奈開始專注Compteur de Tierces(同“counter of thirds”,十進制前這個術語用于表示1/60秒)的研發(fā),并在約一年后完成制作。下一個是來自法國的尼古拉斯·凱世,1821年,他為國王路易十八制作了點墨計時器,復雜程度相比Compteur de Tierces稍遜。至1870年代,機械秒表在賽馬場和體育賽事中得到普遍使用,尤其受到炮兵軍官的青睞。想要將秒表機制集成到現(xiàn)有機芯中是非常棘手的,所以直到1913年,浪琴方才生產出第一款計時腕表。1923年,百年靈通過整合表冠和2點鐘位置的按鈕,將啟動/停止功能和復位功能分離開來,優(yōu)化了設計。1932年,宇宙表又在4點鐘位置增添用于復位的第二按鈕,塑造出當今計時碼表的雛形。
真力時El Primero 3019機芯,1969年
三名競爭者
這一時期制表行業(yè)百花齊放,多家表廠脫穎而出,其產品已經非常類似于現(xiàn)代時計。像Venus、Leonidas、Minerva、Martel、Excelsior Park、Valjoux和Lemania生產了出色的計時機芯。傳奇計時腕表接連誕生,如宇宙表Aero-Compax計時碼表、勞力士Ref.4113雙追針計時碼表、Minerva計時(13-20CH機芯)碼表、浪琴計時(13ZN機芯)碼表、百年靈航空計時碼表和機械計時碼表,以及Hanhart、Urofa和寶璣等品牌的航空計時碼表。這其中最著名、最具傳奇色彩的手動上弦計時碼表當屬歐米茄超霸,如今已迎來問世60周年紀念。
真力時El Primero 400機芯
即便如此,隨著自動上弦的日益流行和潛水腕表的上市發(fā)售,1950年代后期瑞士計時碼表的銷量大幅下滑。到了1960年,手動上弦計時碼表已經落后于時代。解決方案,是對計時碼表進行現(xiàn)代化自動化改進。事實上,1947年Lemania就已制作出原型自動上弦計時機芯,但卻沒有投入生產。據說,歐米茄主管認為該項目多此一舉,并將原型機芯束之高閣,品牌也因此失去了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款自動計時碼表的好機會。于是,這個重任就落到三名競爭者身上。
真力時工坊
1969年,真力時,精工,以及Dubois-Depraz、Buren、百年靈和豪雅聯(lián)合機構都研發(fā)出了自動計時碼表。到底誰先誰后,至今仍爭論不休。1969年1月,真力時率先宣布達成成就;1969年8月,豪雅Caliber 11領先對手,進入全球市場;而精工一直在幕后默默工作,最早在1969年5月就在日本市場推出了自動計時碼表。這場競賽的始末,以及到底誰先誰后的爭論,不同的博客和論壇各有解釋,最全面的報道來自Jeff Stein的OnTheDash網站。
旗開得勝
精工6139是第一款全擺陀、垂直離合、導柱輪控制的自動上弦計時機芯,寶石數17顆,振頻21,600次/小時(3赫茲),配備30分鐘累積計時器和快速設定星期日歷功能。接著是Caliber 11Chronomatic機芯,領導者杰克·豪雅整合了Buren(制造出世界上最緊湊的自動上弦腕表)和Dubois-Depraz(將基礎機芯轉化為計時機芯的專家),以Buren超薄微擺陀自動上弦機芯為基礎,研發(fā)模塊化計時碼表,百年靈和漢米爾頓補全開發(fā)陣容。豪雅Caliber 11 Chronomatic腕表的一大特點是表冠和計時按鈕分居左右,另一大特點在于表盤布局:計時時針居左,計時分針居右,日期顯示窗口設于6點鐘位置。
真力時El Primero
最后真力時El Primero,毋庸置疑是當時技術最完整的自動上弦計時碼表。真力時規(guī)模較小,不具備競爭對手的資源條件,擁有的無非清晰的目標和Martel的專業(yè)技術。Martel是最重要的優(yōu)質機芯制造商之一,它的產品供應眾多備受尊敬的制表品牌。1960年,真力時買下Martel,這為El Primero的研發(fā)奠定了基礎。Calibre 3019PHC是一款全擺陀、自動上弦、可累積計時長達12小時、集成導柱輪、高振頻(36,600次/小時 5赫茲)計時機芯。該機芯直徑30毫米,厚度6.5毫米,非常緊湊,4點鐘位置設有瞬跳日期顯示,計時精度可達1/10秒,能夠提供50小時動力儲備。在制表行業(yè),Calibre 3019PHC機芯或許曾是,并且至今仍是旗開得勝的最佳范例,這是一款超越時代的杰出機芯。
執(zhí)牛耳者
無論El Primero誕生前,還是后,都爆發(fā)了簡短但真實的“計時戰(zhàn)”。豪雅集團迅速以Caliber 12替換Caliber 11之后,競爭愈演愈烈。Lemania生產出美妙的1340機芯和實用的5100機芯。歐米茄借鑒Lemania,制作了優(yōu)秀的1040機芯,不久之后又有天文臺級別的1041機芯問世。Valjoux則以經典的7750機芯作出回應。所有這些皆是卓越的自動機芯,均配備卓越的計時碼表。然而,對于瑞士制表行業(yè)來說,那是一段充滿危機的困難時期。許多公司破產停業(yè),勉力支撐的也被迫自斷臂膀,舍棄重要的生產工具和機器。所以雖然技術上百花齊放,但那段時間的真實產量很低,這多少有些諷刺意味。
真力時El Primero,1969年
真力時El Primero或許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自動上弦計時機芯,傲視同儕。這是一款高振頻(5赫茲,提高了計時精準度)、可累積計時長達12小時、完全集成的計時機芯,突破原有格局、開辟全新天地。直到19年后,制表行業(yè)才出現(xiàn)能與之等量齊觀的Frederic Piguet Cal. 1185機芯。除了技術優(yōu)勢,真力時El Primero還是一款結構緊湊的機芯。勞力士選擇用它來裝配迪通拿腕表,因為這樣無需改裝蠔式表殼。真力時從零開始研發(fā)機芯,而百年靈/豪雅/Buren/Dubois-Depraz則是在已有基礎上添磚加瓦,但后者應用的概念并未得到延續(xù)。
真力時El Primero Chronomaster計時碼表
在“第一款自動上弦計時(腕表)機芯”頭銜的競爭中,真力時El Primero的主要對手是精工6139。畢竟,精工6139是由單一公司研發(fā),問世后立即投入市場的全擺陀導柱輪自動上弦計時機芯,它甚至還應用了Pierce生產的垂直離合。然而從技術成就來看,精工6139比之真力時El Primero要稍遜一籌。直到今天,真力時El Primero仍是自動上弦計時領域的佼佼者。自1690年的醫(yī)生脈搏表開始,長達三個世紀以來計時機制不斷演變,直至真力時El Primero 3019PHC登頂珠峰。遠見卓識、合理規(guī)劃、專注投入,一家小公司也能實現(xiàn)如此輝煌的成就。瑞士制表行業(yè)中,有些東西是神圣的,毋庸置疑真力時El Primero就是其中之一。
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,本文標題:《秒表/跑表/計時計分用具/運動秒表/時間表/倒計時表》
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